描寫東方明珠的句子
在東方上海,有一個標志一性一的建筑——東方明珠塔,它的名字來源于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關于琵琶的聲音的描寫,詩人把琵琶的聲音比喻成珍珠落到玉盤里時發出的美妙聲音,"大珠小珠落玉盤"。明珠塔的設計者創意地將中國詩歌、中國音樂特有的神韻與東方唯美的建筑融為一體,讓11個大小不一、高低錯落有致的球體從蔚藍的天空中串聯至如茵的綠色草地上,其中兩顆紅寶石般晶瑩奪目的巨大球體被高塔巧妙地托起,恰似琵琶弦上奇妙的音符,在黃浦江潺一潺流動的江水伴奏下,彈拔東方悅耳動聽的樂聲。
明珠塔卓然秀立于黃浦江岸邊、現代化建筑群中,以無與倫比的高雅氣質、頂天立地的王者風范,親切地向人們述說黃河、長江的源遠流長和黃山、長城的絕美神奇,述說古老的東方流傳著"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的瑰麗神話,吸引著全世界游客的觀光游覽和對城市藝術生活的向往與追尋。
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無論從哪個角度觀賞明珠塔,它都會呈現給人們詩意的美感。白天,從遠處眺望,它與兩邊的南浦大橋、楊浦大橋組成二龍戲珠的巨幅畫卷;從近處觀賞,它聳天入云,散發著濃郁的現代氣息,似要把人間最美好的信息向全球每個角落傳達。夜晚,從黃浦江的游輪上看,明珠塔上點點繁星,熠熠生輝,光影流動,變幻奇妙;在外灘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萬國建筑博覽群"中間看,明珠塔直指蒼穹,璀璨的光芒閃耀在夢幻的夜空,也閃耀在歷史的新篇章。
今年夏天,我曾兩次去上海旅游,第一次去明珠塔觀光,游客特別多,我在外面繞塔一圈,排隊兩小時,才進入塔中,然后又排隊一小時才乘電梯到達觀光層,我在懸空觀光廊"云中漫步"、俯瞰上海的壯觀景色時,看見一個外國女人胸前兜著一個嬰兒,身邊還帶了兩個孩子,與孩子的爸爸邊走邊談上海的美景,從他們灑脫和快樂的樣子可看出,美的風景、美的文化融入了他們美的生活。
"東方明珠"幾個字是江|澤|民一九九三年五月二十七日題寫的。塔體造型為三根直徑七米與地面呈六十度交角的斜撐,支扶三根直徑九米的圓柱,直上云天。太空艙、上球體、中間小球體、下球體和三個裝飾小球共十一個鋼結構圓球,宛如十一顆明珠,鑲嵌在塔身上,創造了"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意境。第一站先乘電梯上二百六十三米高的上球體觀光層,電梯速度為每秒七米。觀光層有很多120*30的投幣望遠鏡,投幣的人不是太多,因為玻璃鋼上列出的世界高塔借助這些望遠鏡是連影子也看不到的,何必一浪一費一元錢呢,如五百五十三點三米高的加拿大多倫多電視塔、五百三十三點三米高的俄羅斯莫斯科電視塔,以及低于東方明珠的天津、中央電視臺、柏林、東京、法蘭克福、埃菲爾、遼寧、江蘇、悉尼、漢堡、科隆等電視塔。除了塔之外,還標示這里與全國各省會城市和香港、澳門的距離,不用說最遠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相距三千一百五十公里,就是最近一百七十公里的浙江省會杭州市也是了望不到的。這些并不是要傳授游客以地理知識、交通常識,我想起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上海人的真實意圖莫不是想讓外地人產生"登東方明珠而小中國、小天下"的感覺,但游客們做不到,盡管她"俯瞰廣遠,吞吐萬匯,處勢不凡",但正如一個上海人余秋雨自己所說:"即使是上海人中的佼佼者,最合適的崗位仍是某家跨國大企業的高級職員,而很難成為氣吞山河的第一總裁。上海人的眼界遠遠超過闖勁,適應力遠遠超過開創力。有大家風度,卻沒有大將風范。有鳥瞰世界的視野,卻沒有縱橫世界的氣概。"我們在泰山上可以直接感受風感受雨感受磅礴的日出,而在電視塔上,我們只能包裹在密不透風的玻璃墻后看幾個單調枯燥的地名和數字,不會有"高山仰止"的感受。
從樓梯下到二百五十九米觀光廊,這里可以在室外直接俯瞰大上海,相當于八十八層樓高,這里有吉尼斯頒發了證書的最高的郵電所—東方明珠郵電所(局、所編號200120-8),由上海市浦東新區郵電局在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觀光層內開設,一九九八年十月九日正式對外營業。
回二百六十三米排隊等候上太空艙的電梯,電梯每秒速度為三米,太空艙高度三百三十九米,電梯上的數字不是表示樓層,而是相對于地面的距離米數。內有觀光層、會議廳和咖啡座,典雅豪華,得天獨厚,是鳥瞰全市景色的最佳處所。據說風和日麗時,舉目遠望,佘山、崇明島、長江等隱約可見。對大多數人來說,也只是"據說"而已,況且據說也只是"隱約可見"而已。這里列出上海國際友好城市一覽表,一共有四十五個。所謂友好城市,也只是政一府官員多幾次訪問機會,報紙上多幾篇文章,相濡以沫的友誼是沒有的,退而求"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也不一定能實現。上海人的意圖大概是強調她是國際化大都市,也是抬高自己、睥睨天下的。數碼相片每張要四十元,價格堪與塔比高了。但望遠鏡是免費的,所以許多人排隊等候,只是區區一元錢而已,人們有時為了少花一元錢,可以讓投幣望遠鏡閑置,該看也不看;又可以在這兒花時間排隊等候免費的望遠鏡,不想看也看,白看誰不看,在一元錢的小一便宜面前有人就輕易地失去了理智。太空艙于一九九六年五月一日開放,其高度相當于一百一十層樓。
游客較多,排隊坐電梯回二百六十三米,換乘另一部電梯到九十米觀光層,即下球體。也是用玻璃鋼封閉的,惟一清楚地看到的風景是外灘風景區和黃浦江、陸家嘴一帶。高過九十米的樓在上海較多,看到隆瑞大廈、海關大廈、香格里拉大酒店,稍低的有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等。觀光層四壁是上海市區的全景照片,不知是否是在這里拍照的。
然后由懸空于三根方柱之間的三百六十度全透明三軌觀光電梯把我們送入零米大廳。大廳有上海市城市交通網絡示意圖、陸家嘴地區地圖、東方明珠的立體模型。四壁是世界名勝的照片,如印度泰姬陵、倫敦塔橋、日本富士山、中國長城等,也是把東方明珠與這些名勝等同起來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