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600字
《追風箏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國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作品,以第一人稱視角描述了阿富汗男孩阿米爾與仆人家孩子哈桑的動人故事。
作者并沒有堆砌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大量的渲染和勾勒,只是平淡地將兩位少年的歡樂和痛苦娓娓道來。從二人和睦愉悅的時光寫起,到阿米爾嫉妒父親對哈桑的愛,到風箏比賽我對阿塞爾強暴哈桑無動于衷,到我因自私栽贓哈桑而哈桑背負罪名離開,再到阿米爾和父親因戰亂遷居美國,數年后回到阿富汗尋求救贖,最后剝開一層層難以置信的真相。小說的敘述都平實樸素,卻震撼人心。
這部小說的許多片段都令人難以忘懷。當二人受阿塞夫刁難,哈桑毅然舉起彈弓,阿米爾卻矢口否認哈桑是自己的朋友時,一個懦弱、自私、冷血的阿米爾和一個寬容、勇敢、忠誠的哈桑躍然紙上。到后來阿米爾因內心不安而將手表和鈔票塞在哈桑的毯子下,再到哈桑為了阿米爾果斷背負“莫須有”的罪名背井離鄉,阿米爾的卑劣自私與哈桑過于高尚的真誠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嘆服于作者簡練而精準的描繪。
小說的后半部寫了阿米爾的思想逐漸成熟,開始檢討自己的罪行。為了填補對哈桑的愧疚,阿米爾回到阿富汗,彌補缺失多年的友誼。隨著阿米爾的行程,他得知一連串難以置信的消息:哈桑是阿米爾同父異母的兄弟,而在阿米爾出逃的的時間里,哈桑一直冒著塔利班的威脅忠實地為主人守護宅邸,自己卻仍住在花園角落的泥屋中。阿米爾逐漸理解了父親基于贖罪的所作所為。哈桑已去,沒有地方可以安放阿米爾愧疚的內心。最終,阿米爾找到了哈桑企圖自殺的兒子,將孩子帶回美國撫養,結束了自己的贖罪之旅。
少年間本應美好的情感,因一方的懦弱自私而出現裂痕,再到逐漸凋零,令人扼腕嘆息。在為哈桑的悲劇感到惋惜時,也為宗教政治混亂不堪,國際勢力混雜的阿富汗感到惋惜,更為阿富汗人民的艱辛感到惋惜和同情。欽佩于哈桑的善良忠誠,阿米爾的勇于贖罪,感動于世人的匆匆忙忙悲歡離合。在腦海中尋找那個為了自己而追逐風箏的人,把他夕陽下的剪影銘記于心,然后在心中默念:
為你,千千萬萬遍 。